2017年11月16日,一幅油画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佳士得拍卖会上, 几经竞价后最终以4.5亿美金,约合29.57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创下艺术品拍卖史上的最高价。 画中是一个长发男子,直视前方, 一只手的三根手指指天,另一只手托着一个透明水晶球。 画的名字叫《救世主》(Salvator Mundi), 画的作者正是艺复兴时期大名鼎鼎的全才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有句话是:人才之上是天才,天才之上为通才,而通才之上, 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了。 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并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连爱因斯坦都曾经赞叹,如果达芬奇的科学成果在当时就发表, 人类的科技发展至少可以提前30到50年。 达芬奇到底有多全才呢?他的身份多到两只手数不过来: 画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 建筑工程师、军事工程师、音乐家, 还有很多人忽略的一个身份,预言家。 然而要承认的一点是,绝大多数人只知道达芬奇是神一样的男人, 却对他的真实成就知之甚少。今天我们就走进达芬奇, 揭开他人生以及画作中的密码。 天才诞生1452 年 4 月 23 日, 居住在佛罗伦萨共和国芬奇小镇的安东尼奥在日记里写下了一句话: 「今天是星期六,我的第一个孙子诞生了。」 安东尼奥的给小孙子取名为「Li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列奥纳多. 迪·皮耶罗·达·芬奇), 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应该是:「来自芬奇镇的绅士皮耶罗之子列奥纳多」。 「ser」是对权威人士的一种尊称。「da vinci」并不是姓,而是地名。 所以别看这么一长串(Li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孩子的真正名字只有一个词:列奥纳多。 那是中世纪欧洲非常常见的一个男性名字。 但是,当这个孩子成为流芳百世的大名人之后, 就很少有人叫他列奥纳多了,大家更习惯叫他达·芬奇。 关于达·芬奇少年时期的记载很少。 目前基本可以确定的是,他的父亲叫皮耶罗,是当地的一名法律公证员, 相当于今天的律师,属于中产阶级。 母亲名叫Caterina卡特琳娜,是一个贫困孤女。 达芬奇是非婚生子,阶级的不同注定了皮耶罗与卡特琳娜不可能结婚。 达芬奇出生后不久, 父亲皮耶罗就迎娶了佛罗伦萨著名鞋匠的女儿阿尔比拉(Albiera Amadori), 母亲卡特琳娜嫁给了一位烧窑工人。幼年时期,达芬奇是跟着祖父母长大的。 达芬奇很少谈及对自己身世的看法,只在笔记中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男人若在行房之时充满攻击性和不安,会生出脾气急躁、不值得信任的孩子。 如果双方都带着深切的爱和欲望,那么孕育出的孩子将会聪慧伶俐。」 达芬奇应该认为,或者至少希望自己属于后者的。 14岁那年,在父亲的安排下,达芬奇离开了芬奇小镇, 来到了大城市佛罗伦萨,成了一名画坊学徒。 在当时的欧洲人,如果你想做一个体面人, 基本上只有两条路:一是去读大学。毕业后可以成为教师。 如果读的是更高级的神学、法学或者医学, 则可以从事牧师、律师或者医生这样的职业。 另一条路就是像达·芬奇一样做工匠学徒,出师后, 有机会成为有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 达芬奇师从著名画家、雕塑家安德烈·德尔·委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 在6年的学徒生涯中,达芬奇不仅学习了透视法、明暗对比法等基本绘画技巧, 还习得了文法以及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将人体骨骼和肌肉呈现地更加逼真, 达芬奇还专门学习了解剖学。 为了改变以前画家不重视背景构图的偏向,他开始研究植物学、地质学、几何学。 为了掌握色彩调配,他又多次到药剂师的实验室里观察和学习。 全才也许就是这样养成的。20岁时,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 达芬奇完成了作品《受胎告知》,标志着他正式成为了职业画家。 他的名字被列入了佛罗伦萨画家工会名单上,说明他画家的身份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1475年,达·芬奇的老师委罗基奥收到委托,被要求画一幅《基督受洗》的宗教油画。 委罗基奥完成了整体构图。画面包括主角耶稣、施洗者约翰, 以及目睹这一切的两个天使。 为了保证两个天使展现出不同的表情和神态,委罗基奥只完成了一个天使的绘画, 把左下角的位置留白,交给了达芬奇。达芬奇提起笔来,反复思量, 如今我们看到的最左边只露侧脸的小天使就是达芬奇画出的。 这个惟妙惟肖的小天使的表情和眼神中,透出了全画都没有的一种灵性。 江湖有个传闻,作品完成之後,委罗基奥看着达·芬奇画的小天使, 内心久久不能平复,最终折断了画笔,索性放弃了绘画,后半生去搞雕塑了, 这也成就了一代雕塑大师。 传闻是不是真的我不敢确定,但达芬奇当时的绘画水平应该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顺便提一嘴,达芬奇还有个同学叫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就是名画《维纳斯的诞生》的作者,意大利肖像画的先驱, 也是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 作为他们的老师,委罗基奥不知道是应该感到骄傲呢,还是感到憋屈呢。 1480年,达芬奇开设了自己的独立画坊, 同时在佛罗伦萨的实际统治者洛伦佐·德·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的宫廷里找到了一份工作。 但很快达·芬奇便对美第奇家族的专制统治和骄奢生活深感不满, 而洛伦佐也对达芬奇颇为冷落。 1482年,达·芬奇向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Ludovico Sforza)写去了一封自荐信, 表示愿意为他效劳。斯福尔扎邀请达芬奇来米兰。 此后达芬奇在米兰居住了17年,并被委以重任, 先后担任了军事工程师、建筑师、画家、雕刻家以及宫廷音乐师等职务。 这也是他艺术生涯发展的最顺利的时期。 不少名作,例如《维特鲁威人》、《最后的晚餐》都是达芬奇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在深入解读隐藏在达芬奇名画中的密码之前, 我们先来看看这位艺术大神「不务正业」的一面。 天才的副业在给米兰公爵的自荐信里,达芬奇把自己定义为了一位军事工程师, 附上了不少机械发明的手稿。 其中特别提到了一种装甲战车,有四个万向轮,外形呈圆锥体,非常安全, 能冒着枪林弹雨,直捣敌人的阵地。 自荐信的的最后,达芬奇才说道,不要忘了我还是一个艺术家, 我还能为您画点画,做点雕塑等等。 可见达芬奇首先认为自己是一个工程师,其次才是画家, 这与我们常规认知中的达芬奇的形象还是很有出入的。 迁居米兰后,达芬奇的第一份工作是斯福尔扎家族的宫廷工程师。 1482年到1500年间,他在创作了《抱银貂的女子》、《岩间圣母》、 《维特鲁威人》、《最后的晚餐》等绘画杰作的同时, 也完成了大量的创造发明,其中最让人感到新奇的无疑是他对飞行器构想。 在现存世的达·芬奇手稿中,有着大量他关于飞行器研究的记录, 包括他对鸟类飞行状态的观察。 这张设计草稿,记录了达·芬奇的「翅膀实验」:用藤条制成枝干, 再加以网布覆盖,最后将人造的翅膀固定在重约200磅的木板上。 这是达芬奇当时设计的「扑翼飞机」,由飞行员煽动翅膀为飞机提供动力。 只可惜达芬奇忽视了人体自身所能提供的动力和飞行器的自重是不成比例的, 导致他的构想无法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这张是达芬奇设计的『直升机』的草图,时至今日,人们还是将他视为直升机的先祖。 1502年起, 达芬奇开始担任教皇国的军事统帅切萨雷.波吉亚(Cesare Borgia)的军事工程师。 在这一时期,他的手稿中又涌现出大量与军工有关的草图设计, 比如巨弩、剃刀战车、达芬奇飞桥等等。 达芬奇飞桥可以完美应用于战争场景中,携带和安装都非常方便。 利用加工好的木料,在几分钟之内,不使用任何工具, 就可以组装出一座自我支撑式的桥梁。 木材与木材之间不要需要任何例如钉子之类的紧固件。 待我方士兵成功渡河后,再迅速拆掉飞桥。 如今我们在网上随便一搜,不难发现,不少网友已经根据达芬奇手稿, 成功地将飞桥还原出来了。 在天文方面,达·芬奇早就在手稿中表达了「太阳不动」的观点,否定了地心说。 这甚至比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还要早几十年。 在地理方面,达·芬奇在那个时代就能认识到, 高山山顶上之所以有海中动物的化石,是地球的地壳运动造成的海陆变迁形成的。 在物理方面,达·芬奇发现了液体压力的存在, 并提出了连通器原理。即,在连通器内, 同一液体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液面高度不同,液体的高度与密度成反比。 在水利建设方面,达·芬奇没有止步于设计图稿, 而是亲自主持修建了米兰至帕维亚运河的灌溉工程, 他设计的一些水库、水闸、拦水坝等,在当时实打实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剖学上,达芬奇一生中至少解剖过30具尸体,绘制了超过200幅解剖绘画笔记。 《维特鲁威人》是达芬奇于1487年绘制的钢笔素描。 画中一个五官线条硬朗,肌肉健美发达的男子,展开四肢,站在方形和圆形的中间。 素描的上方和下方是达芬奇用小字写的注释, 其中一段的意思是:4指为一掌,4掌为一尺,6掌为一腕尺,4腕尺为一人的身高。 可以说维特鲁威人就是达芬奇心中完美人体比例的代表。 这张头颅透视图绘制于1492年。 据说当时达芬奇并没有将一个人的头颅完全打开, 但他所绘制的大脑内部结构却与今天脑部核磁共振的扫描影像惊人的相似。 怪不得有人会怀疑,他是偷偷从未来穿越回了过去。 因为对解剖学的钻研,达·芬奇对人体构造有了异于常人的认知, 进而开始在人体医学和生理学方面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1507年,达芬奇目睹了一位老人的离世, 他在笔记中写道:「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平静安详的死亡。」 老人一辈子没有生过什么病,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老人的死亡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 达芬奇对老人的遗体进行了解剖,推断老人的死是源于冠状动脉狭窄, 他还清楚的描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状态。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医学界奉行的还是盖伦的理论(克劳狄乌斯·盖伦:古罗马医学家、哲学家), 认为人体的血液产生于肝脏,而心脏是由特殊物质构成的,是灵魂的居所, 是向人体输送生命灵气的地方。 然而,通过解剖,达芬奇发现,构成心脏的特殊物质就是肌肉, 血液也不来自肝脏,而是来自心脏。解剖显示心脏有4个腔室,各个腔室功能不同, 否则就没有必要用瓣膜和隔膜分开了。 后来又通过对猪心脏的解剖,达芬奇了解了血液流过主动脉时会产生涡流, 涡流作用力会关闭心脏瓣膜。对主动脉瓣工作方式的发现, 使达芬奇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大大超越了同时代医学家, 直到现代医学出现,医学界对心脏瓣膜的认识才追上了达芬奇。 这张手稿被认为是达芬奇留下的最后一张解剖图, 描绘的是胎儿在子宫中的状态。 在人类的医学史上,这张手稿的知名度不亚于那张著名的《维特鲁威人》。 关于这张手稿的来历有这样一种说法, 说达芬奇其实根本没有解剖过怀孕中的女性子宫, 这是解剖牛子宫之后得出的一张修正图。 傍边的小字写着:胎儿在人体的子宫中是被液体所包裹着的。 另外达芬奇还提出,胎儿是母体的一部分,一个灵魂支配着两个生命。 这样的想法在当时时惊世骇俗的,正因如此,这份手稿并没有在当时发表出来。 达·芬奇还有一些特别的习惯,让他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比如他是个左撇子,所有手稿的书写方式用的都是「镜像文字」, 就像镜子倒影一样,看起来是反的。 有人说,这是达·芬奇自己在给自己的笔记「加密」,但事实恐怕要让大家失望了。 15世纪很多左撇子都会使用和达芬奇一样的书写方式, 如果为了加密,怎么会选择这样大家都知道的方式呢。 虽然说达芬奇在各个领域的成就,随便拿出来一项就够普通人奋斗一辈子的了, 但不得不承认达芬奇最擅长的还是绘画。 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受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Ludovico Sforza)所托, 在1495年至1498年之间创作的, 绘制于恩宠圣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餐厅的墙壁上。 当时绝大多数的壁画,采用的都是「湿壁画」的创作方式, 也就是在石膏变干之前迅速完成绘画,以确保颜料渗入石膏当中。 但达芬奇为了让这幅画更加活灵活现, 做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在完全变干的石膏底上用「蛋彩画」的方式来创作。 不过,显然这个尝试并不成功。不到20年,画的涂层就开始脱落了。 17世纪,教堂决定在壁画所在的墙上开一道门,所以就把耶稣的脚砍掉了。 后来又觉得这扇门没什么用,把门堵起来了,就这样,耶稣莫名其妙失去了两只脚。 五百年的时间里,《最后的晚餐》被修复了十二次。 前11次修复都做的非常糟糕, 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入流的画家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这幅画重新画了一遍。 直到第12次修复,一批专家花了二十年的时间, 把之前的修复全部抹去,这才有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最后的晚餐》。 即便如此,《最后的晚餐》依然是一件美术史上饱负盛名的作品。 这不仅仅是因为达·芬奇高超的画工,还因为画中引人入胜的细节、隐喻、以及密码。 《达・芬奇末日预言》一书中收录了梵蒂冈研究人员在《最后的晚餐》中解读出的世界末日的日期。 画的上半部分是三个天窗,里面是被花环环绕的斯福尔扎家族的盾徽, 花环周围还有代表十二宫星座的符号,以及代表1天24小时的24个拉丁字母。 梵蒂冈研究人员认为,这三个天窗里,同时出现了3月21日这个「春分点」日期,但年份不同。 第一个年份是公元33年,即最后的晚餐发生的时间。 第二个年份是1495年,即达芬奇开始创作《最后的晚餐》的时间。 第三个年份是公元4006年,也就是达芬奇所预言的末日降临的时间。 公元4006年的3月21日,会有一场大洪水席卷全球, 冲天的海水漫过了群山之巅,狠狠地砸向了人类的居所。 同年11月1日,洪水消退,幸存的人类进入新纪元。 然而,《达・芬奇末日预言》一书并没有具体解释这三个年份日期是如何推算出来的, 所以有不少人认为这样的观点不过是为了博眼球罢了。 2017年,意大利的音乐家乔瓦尼·玛丽亚·帕拉(Giovanni Maria Pala)发现, 如果将《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和12门徒的手, 以及象征耶稣肉体的面包,视为五线谱音符的话, 从右往左可以演奏出一种类似巴赫风格的凝重的慢板, 就像是在教堂中听到的弥撒曲。 巧合的是,达芬奇本人确实也精通音律,他会不会真的把圣歌的旋律隐藏在了画中呢? 最后的晚餐发生在耶稣遇难前的最后一个逾越节。 新约《马太福音》记载,在这场宴会上,耶稣拿起饼来,祝福, 然后把面饼掰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 然后又拿起杯子来,再祝福,把杯子递给门徒说: 「你们都喝这个,这是我立约的血。」 所以,盛着葡萄酒的圣杯是最后的晚餐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其他相同题材的艺术作品中,都可以清晰地找到圣杯的存在。 然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中,却无法直观地看到圣杯的痕迹。 这也成了数百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 后来有人发现,如果把2幅《最后的晚餐》用镜像的方式重叠在一起, 再调整透明度,耶稣的面前就隐约出现了圣杯的身影。 把镜像书写运用的炉火纯青的达芬奇,会不会也在画中,跟所有人玩了一把镜像游戏呢?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中,还有一个谜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那就是坐在耶稣右边的门徒约翰的形象为何如此的女性化? 知乎上曾有人直言不讳地问道:为什么圣约翰长了一张女人的脸, 头发也像女人的,而且和耶稣穿了情侣装? 耶稣身穿蓝色袍子、红色内衬,而约翰刚好反过来,穿着红色袍子、蓝色内衬。 姿态上,耶稣靠向画面的右边,约翰靠向画面的左边,两人的轮廓完美地构成了字母M, 也是意大利语「婚姻」一词(Matrimonio)的首字母。 如果将两人的位置调整,可以看到约翰刚好倚靠在耶稣的肩膀上。 所以有人怀疑耶稣右边坐的根本就不是约翰,而是传说中的耶稣的妻子抹大拉的玛利亚。 抹大拉的马利亚作为耶稣最虔诚的女性追随者,曾用极珍贵的香膏为耶稣洗脚。 耶稣受难时,站在十字架旁边的,除了他的母亲,亲戚外,还有一个人就是抹大拉的马利亚。 耶稣受难后,为耶稣守坟的人是抹大拉马利亚。 耶稣复活后,第一个看到耶稣显现的人也是抹大拉的马利亚。 关于她的故事可以回看我之前的视频。 但是如果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坐在耶稣傍边的真的是抹大拉的马利亚的话, 餐桌上就没有门徒约翰了,这显然是不符合情理的。 根据《约翰福音》的记述,始终紧跟在主耶稣旁边的,是「耶稣所爱的门徒」。 而自从公元二世纪开始,教会便认为,这个「所爱的门徒」就是约翰。 新约有一部伪经叫做《约翰行传》,虽然没有得到教会的认可,但在基督徒当中依然很受尊重。 《约翰行传》就将约翰描绘成了一个「年轻的、没有胡子」的形象。 因此目前的主流观点依然认为耶稣右边的这位就是圣约翰, 达芬奇之所以把他画成了女人的形象,是因为达芬奇心中的美并不局限于性别。 抛开所有这些谜团不说,单从构图与风格上来看, 达芬奇的这幅《最后的晚餐》在当时也是别出心裁的。 在达·芬奇之前,已经有很多名家以此为题材进行过创作。 但之前的作品都有一个鲜明的特别,那就是一眼就能看出谁是叛徒犹大。 卡普阿的《最后的晚餐》,犹大被画成了去伸手拿饼的人。 因为约翰福音中说,拿了耶稣蘸了汤的饼的那个人就是出卖了耶稣的人。 乔托(Giotto di Bondone)的《最后的晚餐》, 犹大是唯一一个头顶没有光环的人。 安德烈亚·德尔·卡斯坦诺的《最后的晚餐》,犹大坐在所有人的对立面。 在传统的「最后的晚餐」画作中,犹大要么没光环,要么被孤立。 而达·芬奇版本的《最后的晚餐》中,13 个人以耶稣为中心,看似杂乱分布, 其实是 3 人一组分了 4 组。每个人的表情各不相同。 耶稣在中间,不同于以往作品中总是在说话的样子,他双目低垂,嘴唇紧紧闭上。 双手45度下垂,一只手正在拿饼。 但一只手向外翻,这只手呼应了耶稣死后从十字架上取下来那一瞬间的状态。 通过双手的动作,达芬奇升华了耶稣的形象,既有作为圣子的庄严, 又有对于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的淡然。 叛徒犹大则是那个身体微微后仰,一只手伸出去拿面包,另一只手拿着钱袋子的人。 读过圣经的人都知道犹大被认为是十二门徒中负责管账的人。 事实上,即使没有这些道具,犹大的神态也已经出卖了他。 也有人认为,耶稣右边的第三个人才是叛徒,因为他手里拿着刀。 但仔细看,我们会发现,刀锋是指向远离耶稣的方向的。 他是打算找出那个叛徒,杀了他,替耶稣报仇。 达芬奇在创作这幅《最后的晚餐》时,留下了大量的底稿和草图, 目前被保存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 他给每个人物都找了现实中的模特, 每一双手、每一件衣袖、每一个表情都是·芬奇精心构思的。 所以说达·芬奇的每一幅画都是传世经典,这并不夸张。 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另一幅达芬奇家喻户晓的名作,创作于1503年。 数百年来,画中女子的神秘微笑一直吸引和困惑着世人。 人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这女子究竟是谁? 有人说她是达芬奇的母亲, 有人说她是当时佛罗伦萨城的一个名妓, 更有人把《蒙娜丽莎》和达芬奇的自画像做了对比后, 发现剃了胡子,磨了皮,带上假发,达芬奇就变成了蒙娜丽莎。 在诸多猜测中, 16世纪著名美术史学家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曾提出过一种说法, 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绸缎富商佛朗西斯科·乔孔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 第二任妻子丽莎·盖拉尔迪尼(Lisa Gherardini)。 事实上,意大利人和法国人一直把这幅画称为「乔孔多夫人」 (意大利语:La Giocondo;法语:Madame Giocondo)。 而Mona Lisa(蒙娜丽莎)是英国人的叫法。 一直以来,乔尔乔·瓦萨里这个平淡无奇的观点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太多注意。 直到2005年,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手稿研究专家阿明.施莱希特博士 在图书馆的故纸堆里找到了一本1503年的古书。 书的主人是达芬奇的好友, 当时佛罗伦萨的地方官员阿戈斯蒂诺·韦斯普奇 (Agostino Vespucci)。 在书的空白处, 写了一段潦草的文字:「莱昂纳多.达.芬奇就像古希腊画家阿佩莱斯(Apelles), 他正在创作三幅画,其中一幅是丽莎·盖拉尔迪尼的画像。」 这和16世纪瓦萨里的说法不谋而合。 施莱希特博士的这一发现为延续了数百年的蒙娜丽莎身份之谜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富商乔孔多的妻子丽莎,成为了目前主流学者最认同的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 有人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看到了「迷人」,有人看到了「优雅」,有人却看到了诡异。 几年前,荷兰一所大学曾用「情感识别软件」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过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蒙娜丽莎的表情内涵丰富, 其中高兴占83%,厌恶占9%,恐惧占6%,愤怒占2%。 最不可思议的是,有网友发现如果将两幅镜像对立的《蒙娜丽莎》缝合在一起, 中线上会出现一张疑似外星人的脸,戴着头盔,披着斗篷。 同样的巧合, 还出现在了达芬奇的另外两幅作品《施洗者圣约翰》(Saint John the Baptist), 以及《圣母子与圣安妮及施洗者圣约翰》中。 难道达芬奇真的在通过画作向世人传递什么隐晦的信息吗? 救世主视频开头我们提到的被拍出4.5亿天价的《救世主》,是达芬奇1500年前后的作品。 但是你敢相信吗?仅在半个多世纪前,这幅画是以45英镑的价格出售的。 关于这幅画最早的确凿记录可以追溯到17世纪: 当时的英国国王查尔斯一世收藏了一幅由达芬奇所绘制的救世主耶稣的半身像。 查尔斯一世被砍头后,继位的查尔斯二世将画转卖给了白金汉公爵。 白金汉公爵的儿子在1763年又将画出售他人,此后,这幅画作一度无迹可寻。 部分原因在于画作之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不幸的画蛇添足。 比如说有一位不知名的修复师可能认为达芬奇原画中的耶稣, 作为上帝之子显得气势不足,于是就给耶稣的脸上添了一小撮略显狡猾的胡子。 就这样画中的耶稣变成了一个想要冒充大人混进酒吧的未成年人。 1958年,一家收藏机构对这幅画进行拍卖时,成交价为45英镑。 2005年,一个由画商和收藏家组成的艺术联盟小心翼翼地清除了画中蹩脚的修复痕迹, 并将其送到专业机构接受鉴定。 达芬奇研究专家、牛津大学美术史教授马丁.坎普 在仔细分析了画中人物的面部线条、手部轮廓和头发的表现手法后, 激动地表示:「这就是达芬奇的真迹!」其他专家也都对马丁.坎普教授的观点表示认同。 达芬奇的《救世主》中,耶稣的手和头发轮廓清晰, 但面部却让人感觉笼罩在一片光晕之中,深邃的眼眸让人无法参透其中的意味。 这得益于达芬奇独特的揉擦画法,即用手指去揉擦人物面部的线条, 揉出一种皮肤的光晕,让人感觉整张脸亦真亦幻。 揉擦画法在《蒙娜丽莎》以及《施洗者圣约翰》中都有所呈现。 画中耶稣右手竖起的三根手指,代表着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 画上有一处细节:耶稣右肋附近的衣服出现了明显的褶皱, 看上去像是一道很深的伤口。 位置正好是耶稣受难时,罗马士兵用长矛刺穿他身体的地方。 这样的细节设定很符合达芬奇的完美主义人设。 可画中也有一个极其不合理的地方,那就是耶稣左手上拿着的水晶球。 要知道水晶球是会扭曲光线的,当我们透过水晶球观看物体时,后方的物体多少都会有些变形。 但是《救世主》中,水晶球后面的衣服却没有变形, 这对于研究了半辈子光学的达芬奇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犯下的错误。 所以有学者认为,水晶球的纰漏,可能是达芬奇故意留下的。 毕竟他画的是救世主,不是什么肉体凡胎,有点超能力也不是说不过去的。 还有学者认为,达芬奇这样的画法是为了凸显水晶球上的三个白点。 1989年,比利时天文考古学家罗伯特.保瓦尔,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理论。 他说埃及吉萨高原上的三座金字塔,对应着猎户座腰带上三颗最明亮的星星。 猎户星座在古埃及人的心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它是冥神奥西里斯(Osiris)的化身,是永生之地。 水晶球上的三个白点会不会是达芬奇在隐晦的表达, 圣灵所在的天国就在猎户座呢?如果这是真的,达芬奇又是怎么知道这个信息的呢? 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他24岁时在岩洞中的奇遇。 1476年,因为《基督受洗》一画在艺术界崭露头角的达芬奇, 毫无征兆的人间蒸发了2年。 手稿显示,1476年4月,达芬奇独自去山中探险, 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山洞,出于好奇他走了进去。 自此,他的日记也就定格在了这里。 而当他再次出现时,已经是1478年了,此时的他26岁。 这两年他究竟经历了什么没人知道。 对于山洞里发生的事,达芬奇也没有记述,只描述了他在洞口时复杂的心理活动。 他说漆黑的山洞让他感到恐惧,但冥冥中又感觉有一个声音在引导他走进去。 有人说,也许是这次山洞奇遇造就了达芬奇不平凡的一生。 天才陨落1500年,达芬奇离开了米兰,回到了佛罗伦萨。 1513年至1516年间,达芬奇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 1516年之后侨居法国,受到了当时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礼遇。 1519年,达芬奇病逝。 据说,他是死在弗朗索瓦一世的怀里的。 法国画家安格尔的《达芬奇之死》描绘的就是当时的场景。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达芬奇一生完成的画作还不到20幅,属于重度拖延症患者。 某位传记作家曾经评价说:达芬奇从未完成他开始的任何工作, 因为他的艺术理想是如此崇高,以至于能从别人眼中的奇迹里看到缺陷。 去世之前, 达芬奇把他的手稿都留给了的学生Francesco Melzi弗朗切斯科.梅尔齐。 但可惜的是Melzi只是一个非常纯粹的画家, 他看不懂老师的科学研究,以至于手稿的三分之二都遗失了。 现存世的达芬奇手稿只剩下了6000-7000张, 由此推算的话,达芬奇生前应该写下了2万多张手稿。 400多年后的1981年,美国天文学家谢尔特·巴斯在赛丁泉天文台发现了小行星3000, 为纪念达芬奇,人们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了「列奥纳多」。 你也许觉得如今人们太过神话达芬奇,太过神话他的科学和艺术成就。 但评价一个人物是否伟大,不仅要看他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还要看他是否树立了一种标竿,影响着后世。 达·芬奇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科研成果也许并没能直接推动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 但他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就犹如夜空中划过的一道流星,昭示出一个崭新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