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观看完整视频(温馨提示:中国大陆用户需要梯子才能访问)
与武则天的面首张昌宗调情,跟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翻云覆雨,甚至跟宰相崔湜、
及其兄弟崔液、崔莅、崔涤玩过众星捧月。
但上官婉儿死后,太平公主为她所作的悼词却描写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上官婉儿。
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
在太平心中,婉儿,贤良出众,才华胜人,她的离去让天地山河都为之失色。
太平说:我仰望着坟冢边的绿松,依稀听见风中你的声音,念念情深无绝期,
千言万语无处寄,但愿一千年一万年之后,还会有人和我一样,永远永远的记着你。
上官婉儿真的如史书中所描写的那般不堪吗?
2013年,在西安被发现的上官婉儿墓也许能够告诉我们真相。
今天就来聊聊这背后的故事。
称量天下
公元664年,大唐麟德元年,唐高宗李治时期,
长安城内一位颇有声望的算命先生走进了当朝宰相上官仪的府邸。
算命先生隔着围帐坐下,围帐对面是上官仪的儿媳妇郑氏。
只听郑氏轻声说道:
妾身昨晚梦见有巨人从天边赶来,手持如椽(chuán)大称,交于我手,不知何意呀?
算命先生沉思了片刻回答说:此梦乃大吉之兆,腹中孩儿必定大福大贵,将持此称,
量天下士。郑氏听后大喜,赐予重金酬谢先生。消息很快传遍了府邸,
整个上官府一阵狂欢,所有人都认为郑氏怀的必定是个男胎,
孩子将来会像爷爷一样出将入相。只有算命先生走出府邸后,
一声叹息,喃喃自语道:只怕此孩儿才惊天下,就算上官氏有泼天的富贵也承载不下,
连这孩子自身的命恐格也要受到影响。
不久后,郑氏临盆,可竟然生下来一个女娃娃。
上官府上下都傻眼了,纷纷说,这算命先生就是个骗子。
一个女娃娃持什么称,量什么天下士,量量女红还差不多。
这个女娃娃就是上官婉儿,当时谁都没有想到,
她会成为历史上唯一有“巾帼宰相”之称的女官。
关于上官婉儿出生的这段故事相当离奇,但你别以为是我在这儿跟你胡编乱造。
这段故事在正史《新唐书》中是可以找到出处的。
婉儿出生后不久,离上官府不远的皇宫内,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闹起了离婚。
这场帝后之间的家庭纠纷却给上官氏一族引来了滔天祸事。
劫后登青云
上官婉儿的爷爷上官仪在唐太宗时期考中了进士,从此入朝为官。
为人清廉刚正,不受馈赠,善决疑案,在官场上一步步高升,
到了唐高宗李治龙朔年间已经位及宰相。
而上官仪拜相时,正是武则天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时期。
公元660年,显庆五年十月,唐高宗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朝政,
于是让皇后武则天代劳。武则天展示出了过人的治国理政之才,
从此,一步一步掌权,后来甚至尊号为天后,与李治并称“二圣”。
武则天对权力的渴望让唐高宗李治内心忌惮不已。
公元664年末,武则天在宫中请术士做法,李治对这种事很反感,
于是便跟身边的宰相上官仪发牢骚说,皇后最近真是越来越强势了。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老臣上官仪竟然直接跟唐高宗李治说:“皇后专横,不如废之。”
唐高宗一气之下,采纳了上官的建议,并且命上官仪起草废后的诏书。
可这边废后诏书的墨迹还没干,那边武则天的眼线就飞奔到了后宫,
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武则天。
武则天怒气冲冲地冲上大殿,怕老婆的李治手足无措,
慌里慌张地憋出来了一句话:“我没打算废后的,都是上官仪教我的。”
上官仪就这样背了黑锅。麟德元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元665年1月,
上官仪和儿子上官庭芝一起被斩首。上官庭芝正是上官婉儿的父亲。
郑氏和尚在襁褓当中的婉儿作为罪臣的妻女被充入掖庭为奴。
所幸婉儿的母亲郑氏出身大户人家,学识见识都非同一般。
即便是身处逆境,依然没有放弃对婉儿的培养。
再加上唐朝发达的宫廷教育制度,婉儿从小就熟读诗书,而且工于文词,
在各方面都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根据《唐六典. 掖庭局》的记载,
唐朝宫廷内设有宫教博士,官从九品下,隶属于内侍省,由有才能的宦官担任,
负责教所有宫人奴婢经书、史书、老庄之学、礼乐书画等等。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不到14岁的婉儿已经出落的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
这一年,武则天听闻婉儿的才学,便召见了她,想要当场出题考考她。
谁知道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丫头不仅对答如流,且文章须臾而成,辞藻华丽非常。
根据《新唐书》记载,上官婉儿,随手写下的句子,看起来就像是构思了一个晚上的佳作。
武则天读罢大为惊叹,当场免去了上官婉儿的官婢的身份,
把她留在身边负责起草文书诏命。
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大多数都出自于上官婉儿的手笔。
说到这儿,可能很多人会感到疑惑了。
武则天赐死了婉儿的父亲和祖父,按理说,婉儿应该和武则天有不共戴天只抽,
怎么会效忠于她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也简单。
上官仪和上官庭芝被斩首时,婉儿还是个婴儿,对家族的衰落并没有太多的记忆。
婉儿和母亲郑氏在掖庭宫生活了十多年,如果没有武后的召见,婉儿的一生都将默默无闻。
从这种角度来说,武后无疑是婉儿的贵人,是她让上官婉儿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而对于武后而言,把仇人的后代放在自己的身边,还委以重任,可以证明自己的气魄。
最重要的是,武则天是真的稀罕婉儿的才华。
后来的事实证明,婉儿也确实没有让她失望。
受到提拔以后,婉儿经过武则天、唐中宗两朝,一步步迈向了人生的巅峰。
根据唐代文学家李肇zhào所著的《翰林志》,到了唐中宗时期,婉儿的职责是“独掌制诰”。
她有昭容的身份,可以随时入“禁中”,也就是皇帝的寝宫,为皇帝起草制书。
这一职责与北门学士、翰林学士等执掌机密者无异,也是皇帝分割宰相权力的一种方式。
《景龙文馆记》中还记载,从武则天通天年间,到唐中宗景龙年间,
军国谋略,生杀大权,都由上官婉儿所决定,可见其权力之大。
上官婉儿当政期间,最大贡献要数扩大文学机构修文馆的规模了。
她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大力开展文化活动,还增设了大学士一职,
由三品以上朝廷重臣担任。多次举办诗文竞赛。
比赛中,上官婉儿不仅常常代替中宗李显、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作诗,词藻优美,
当时被广为传诵,中宗李显还命上官婉儿对大臣所作之诗词进行评定,
位列第一者,常常获得重金赏赐。一时之间,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
这也应了婉儿降生时,算命先生的那句「量天下士」的预言。
《景龙文馆记》中评价那一时期是,朝中无不学之臣,
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与能力,这些都是上官婉儿的功劳。
然而,与此同时,婉儿也亲眼目睹了朝堂上的各种尔虞我诈,
武则天如何运用权谋打压政敌,又恩威并施,统御群臣。
出于对婉儿的信任 ,武则天连在后宫的放浪形骸都毫不避讳婉儿。
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婉儿。
渎乱宫闱
史料中对于上官婉儿淫乱私生活的描述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首先是和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暧昧不清。
《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有婉儿因为忤逆了武则天遭受墨刑的记录。
两部史书中都说,婉儿「忤旨当诛」,武后很生气,但因为惜才,
并没有真的杀了上官婉儿,而是用利器将其额头刺破,也就是古代在脸上刺字刻紋的墨刑。
不过正史中对于婉儿犯了什么错「忤旨当诛」,却语焉不详,似乎有难言之隐。
而根据野史,这其中的原有难登大雅之堂。
《控鹤监秘记》中记载,武则天将上官婉儿视为心腹,
与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行床榻之欢也不避忌婉儿。
婉儿正值豆蔻年华,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
后来有一天,婉儿与张昌宗互相调情,正好被武则天撞到了。
武则天一气之下,拔取金刀,插到了婉儿的额头上,怒斥道:敢动我的人,罪当处死。
后来婉儿为了为了掩盖疤痕,在额头上纹了一朵红色的梅花,谁知道却显得愈加娇媚,
还无意中在宫中引领了一波「红梅妆」的风潮。
不过,关于「红梅妆」的由来,也有不同的记载。
《北户录》中说,一天,唐高宗和武则天在与大臣们议事时,命上官婉儿在一旁做记录。
但上官婉儿却被一位风华正茂、英军潇洒的宰相所吸引,忍不住抬头多看了几眼。
退朝后,武则天盛怒,拿起一把修指甲的小刀就扎在了婉儿脸上。
上官婉儿万分惶恐不安,急中生智,作出了一首《乞拔刀子诗》,
武则天见她才华过人,这才放过她一命。
公元705年,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太子李显继位,史称唐中宗。
神龙政变后不到一年,武则天悲愤离世,此后上官婉儿被唐中宗李显封为婕妤,官秩三品。
不久后又升至二品昭容,真正进入后宫主人的行列。
也就是说上官婉儿一生中,名义上的丈夫是唐中宗李显。
但大部分史学家都认为,她与李显之间并没有夫妻之实。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婉儿已经41岁了。
这在古代都是当奶奶的级别了,所以推测李显纳她入后宫也只是想让他帮忙分担政务。
这点从李显允许上官婉儿在宫外设私宅中也可以看出。
也有史学家认为,上官婉儿可能是武则天指婚给李显的,
为的是把自己的政治理念传递下去。
说到这日有人可能会问了,既然想让婉儿帮忙分担政务,为什么不让她直接当女官,
而是封她为妃子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卖个关子,稍后解密。
《旧唐书》中记载,婉儿在成为李显的妃子后,又与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成为了情人,
还因此经常帮衬武氏家族,排抑皇家。导致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
公元707年,李重俊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武三思,又追杀上官婉儿。
婉儿找到了唐中宗和韦皇后,以柔弱又大义凛然的姿态说到:我看太子这副模样,
分明是想先杀了我上官婉儿,而后便要弑杀陛下和皇后了。
韦皇后并非李重俊生母,而唐中宗又太过软弱无能,就这样,李重俊成了刀下亡魂。
除此之外,为了在皇庭中站稳脚跟,武三思被杀之前,
上官婉儿曾经将情人武三思转手介绍给了韦皇后。
就在韦皇后与武三思打得火热之时,为排解闺中寂寞,
上官婉儿又瞄准了下一个目标:御史中丞崔湜。
《新唐书》说上官婉儿是“邪人秽夫”,她常常与崔湜出外游玩约会。
崔湜为了讨好情人,更是将自己的弟弟崔莅、崔液和崔涤,依次地献给了上官婉儿。
作为回报,上官婉儿扶持崔湜登上了宰相之位。
但凡提及上官婉儿的史料,都离不开「淫乱弄权」四个字,但这真的是上官婉儿的全貌吗?
上官婉儿墓
2013年8月,西安咸阳机场扩建。根据中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
在工程施工前要对建设用地进行考古勘探。西安号称「千年古都」,
随便一锄头下去就是文物。每次搞基建,最忙的就是考古局,这次也不例外。
西安咸阳机场附近发现了一座带有斜坡墓道、五个天井的唐代古墓。
对于唐墓来说,天井的数量代表着墓主人生前身份地位的高低。
五个天井至少是三品以上官员的墓葬,而且大概率是由朝廷出资建造的,
所以初步判断这座古墓是一座高等级的唐代墓葬。
然而,陕西考古研究院的专家们在墓葬中,只清理出了100多件陶俑和陶动物。
体型都不大,种类也不多,基本没有彩绘。随葬品的“寒酸”似乎与墓葬规格有些格格不入。
最重要的是墓葬的北半部分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第四、第五个天井采用大开挖的方式,
直接挖到底进入墓室。墓室呈正方形,边长4.5米,顶部全部塌陷,地砖全被揭起,
墓室内竟然没有发现棺椁,也没有文物出土。
古代盗墓贼为避免塌方,所挖的盗洞直径一般只有五六十厘米。
这样明目张胆地对墓穴的破坏,不可能是盗墓贼所为,专家推测应该是“官方毁墓”所致。
在唐代,官方毁墓算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最著名的例子是武则天因徐敬业反叛而毁其祖父李勣jì墓,这在正史上是有明确记载的。
但咸阳机场发现的这座墓葬既然是朝廷出资建造,为什么又会被官方所毁呢?
令人欣慰的是,甬道内放置的青石墓志保存完好。
墓志盖上刻着九个篆zhuàn字: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这9个字清楚的道明了墓主人身份。
大唐数百年,被册封为昭容,又姓上官的,只有上官婉儿一人。
墓志中之所以没写婉儿的名讳,也许因为“婉儿”只是上官昭容的乳名,她襁褓丧父,
随后十几年与母亲没入掖庭为奴。可能连正式的名字都没有。
墓志盖下面是982个字的墓志正文,措辞工稳,文采华丽,记载了上官婉儿的籍贯、
世系、生平简要、死因等信息。关于婉儿的死因,墓志中说:
在残酷的宫廷斗争里,徒遭不幸而殒命,时年47年。
这与《资治通鉴》,新、旧唐书等正史的记载
是相一致的。
上官婉儿之死
神龙政变后,天下虽然又回到了李唐的手中,但唐中宗李显懦弱无能,
导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逐渐掌权。
景龙四年六月,公元710年,仅仅做了五年皇帝的唐中宗李显突然驾崩,年仅五十五岁。
《旧唐书·唐中宗传》记载,野心勃勃的安乐公主一直向中宗索要“皇太女” 的头衔。
所谓皇太女,就相当于皇太子,也就是说安乐公主想要做储君,
进而效仿祖母武则天成为一代女帝。但中宗李显迟迟没有答应。
于是安乐公主便与老妈韦皇后合谋用毒酒毒死了唐中宗。
不过中宗死后,安乐公主的女帝梦也没能实现。
因为她的老妈韦皇后同样对权力充满了欲望。
韦皇后立年仅16岁的李重茂为皇帝,改年号为「唐隆」,自己则以皇太后的身份攝政,
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上官婉儿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韦后一党,她们沆瀣一气把持朝政。
《旧唐书》中说,婉儿曾经劝韦后效仿武则天。
可李重茂登基不足一个月,屁股在龙椅上还没坐热,公元710年7月21日,
临淄王李隆基便和姑姑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将李重茂赶下了台,
拥立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上位,史称唐睿宗。随后,李隆基因为立下了大功被立为太子。
唐隆政变中,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全部被杀。
《资治通鉴》中记载,当晚李隆基指挥的大军杀入皇宫时,上官婉儿异常镇定,
她甚至率领宫女们高举火烛,迎接李隆基的人马。
这是因为上官婉儿手中有一份诏书的底稿,她认为这是可以救她于水火的救命稻草。
原来,中宗李显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了一份中宗遗诏,
遗诏内容是立中宗的儿子李重茂为皇太子,相王李旦辅政,韦皇后作为太后摄政。
李旦是李隆基的父亲,这份遗诏无疑平衡了各方势力,同时削弱了韦皇后的影响力。
只可以遗诏后来被韦皇后篡改,没能得以实施。但聪明的婉儿留下了原始遗诏的底稿。
政变当晚,她出示这份遗诏的目的很明显,以诏书作为投名状,向李隆基邀功,
表明自己与李唐家族是同一立场的。可没想到,李隆基不为所动,当场将上官婉儿斩杀,
还是在众人面前砍头祭旗。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殒。
李隆基斩杀上官婉儿是因为不相信她所说的话,怀疑诏书底稿的真实性吗?
陕西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墓志告诉我们,李隆基可能并非不信上官婉儿,
而是婉儿在李隆基这儿有不得不死的理由。
从墓志的字面意思看,下诏安葬上官婉儿是唐睿宗李旦。
但墓志中还有一句非常关键的话:
「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chóumóu)」
意思是婉儿的去世让太平公主悲痛万分,赠予五百匹绢作为葬仪,
派遣使者凭吊祭祀,祭词情真意切。按照唐代墓志的撰写惯例,
撰文者大多会在序文末尾对出资制作墓志的请托人点名奉承一番。
由此推断,上官婉儿的礼葬,完全是出于太平公主游说唐睿宗的结果,
而葬礼的实际资助者也正是这位当时说一不二的大唐公主。
无论是主导礼葬婉儿的人究竟是唐睿宗,还是太平公主,
有一点几乎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唐中宗后期,
上官婉儿与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属于同一阵营,而非韦后一党。
洞察全局的李隆基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那他为什么还要斩杀自己人呢?
婉儿又是如何跟太平公主结下不解情谊的呢?她的墓又是谁毁掉的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墓志当中。专家分析墓志后发现,
这里面竟然隐藏着一段可能被篡改了的历史。
一场权力的角逐
唐中宗时期,朝堂上有两股政治势力。一股以相王李旦、也就是后来的唐睿宗,太平公主,
以及李旦的儿子李隆基为首。另一股以韦皇后、安乐公主为首。
上官婉儿一开始选择站队韦皇后,但政治嗅觉敏锐的她,很快意识到了韦皇后一方的颓势。
中宗末期,上官婉儿转而依附太平公主。
这点从婉儿的墓志中可以看出,婉儿死后,墓志由太平公主请托制作,
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篇幅都在描述婉儿与韦皇后之间的矛盾。
婉儿强烈反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四次拼死劝谏唐中宗。
第一次,检举揭发韦皇后母女的恶行,可唐中宗不信。
第二次,请求辞位,但唐中宗不许。
第三次,请求削发为尼,唐中宗命人夺走她手中的刀。
第四次,甚至饮鸩以死相谏,但也没有成功。
最后,再三请求降位,唐中宗才答应将婉儿从昭容降为了婕妤。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年龄相仿,都在宫中长大。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宠爱的小女儿,
长相、性格、才干都像极了武则天。武则天在位时就经常与太平私下里商议政事。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太平公主同样积极参与政治,很受中宗的尊重。
而上官婉儿之前一直在武则天身边做“秘书”,
虽然史料中不曾记载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之间存在任何的交集,
但两人是具备频繁接触的条件的。史学家和考古专家们认为,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很可能一早就相识了。
唐中宗后期,上官婉儿为了立于不败之地,转而投靠太平公主是明智之举。
但她也有一个最大的失误,就是不了解李隆基。李隆基有一个底线,
那就是不能让大唐再出现第二个武则天。
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铲除韦后一党后,李隆基接下来的斗争对象,
不是别人就是姑姑太平公主。而上官婉儿是太平的心腹,
在外朝内廷都有极大的影响力,有她在,李隆基斗倒姑姑就更难了。
这就是上官婉儿不得不死的原因。
婉儿被杀当时,太平公主应该是不在现场的。婉儿之死也让太平看清了侄子的野心。
太平公主礼葬上官婉儿既是出于情谊,但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目的。
为婉儿正名可以打击李隆基一方的势力和声誉。
要知道发动政变时,除了得到舆论和禁军的支持,还需要一个熟悉宫内环境的人作为接应。
如果没有婉儿率宫人手持火烛,迎接李隆基大军,他们是很难精准布局,直击政敌要害的。
之前因为没搞清楚宫廷内部状况,而政变失败的李重俊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唐睿宗同意厚葬上官婉儿,并且赐谥号“惠文”,无疑是在昭告天下,
你李隆基「一时草率,杀错了」。这让李隆基如鲠在喉。
后来发生的事,我们我都知道了。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后,政治势力日益增长,
同时与姑姑太平公主也越来越势同水火。
公元712年,延和元年八月,为了大唐江山的稳定,也为了实现政权的平稳交接,
唐睿宗李旦直接在生前让位给太子李隆基,自己当了太上皇。
随后,太平公主开始加紧谋划,准备发动政变推翻李隆基。
但李隆基先发制人,于公元713年,先天二年七月,一举铲除了太平公主以及其党羽,
太平公主因谋逆被赐死。这起重大宫廷事件史称「先天政变」。
古代女子死后一般会与丈夫合葬,所以按理说,太平公主应该归葬于驸马武攸暨yōu jì之墓。
但是史料记载,为了让太平公主死无葬身之地,唐玄宗李隆基下令毁掉了驸马武攸暨之墓。
有学者认为,李隆基在铲平驸马墓之时,也顺手毁掉了上官婉儿之墓。
在唐玄宗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这场权力的角逐中,婉儿自始至终都是一枚棋子。
多年后,政局稳定,唐玄宗李隆基让宰相张说收集上官婉儿的诗文,
编成了一本《昭容文集》。李隆基还命张说作序,将上官婉儿比作班婕妤和左芬。
可见唐玄宗虽然因为权力斗争杀了上官婉儿,但在他心中,还是很欣赏婉儿的才华的。
只可惜这本昭容文集如今已经失传。
除了唐隆政变的真相,上官婉儿墓志中还有一句话,尤为引人注意。
翻译成白话文是: 十三岁时被封为才人,书法精妙,精通各家书体,能力出众,
应变力比流星还迅速。上官婉儿13岁时是唐高宗李治李治时期。
也就是说,婉儿曾经被两位帝王纳为妃子。
二帝之妃
史书上从来没有记载过婉儿被唐高宗封为才人,这一点,墓志的出土颠覆了以往的记录。
刚才我们提到,婉儿正是在十三四岁的时候,被武则天看中,脱了奴籍。
大部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都认为婉儿才人的身份很可能是武则天特意指定的。
这和唐中宗李显时期昭容的身份一样,只是给她加品的名号,并不是实质上的后宫嫔妃。
武则天是谁呀,霸道女总裁呀!以她的性格,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上官婉儿被武则天提拔是公元677年。从公元675年开始,唐高宗的风眩症就愈发严重了,
基本已经不能正常上朝了,武则天正式摄政也是在这一年。
所以高宗即使对婉儿有心也是无力的。
那么回到我们之前提出的一个问题:武后和唐中宗既然有心重用上官婉儿,
为什么不直接让她当女官,而是给她一个后宫嫔妃头衔呢?
这就得说说唐朝女官和后宫嫔妃的品阶了。
唐朝时,后宫仿照前朝六部设六局,分别为: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
尚寝局和尚功局,六局首席女官合称「六尚」。六尚的官位是正五品。
换句话说,女官做到正五品,基本上就到头了。但才人的品阶,上来就是正五品。
后宫当中,皇后是没有品级的,因为她是皇帝的正妻,是后宫的统领。
皇后下面设有四妃:贵妃、淑妃、德妃、和贤妃。她们是正一品。
除此之外,公主和亲王也是正一品。
四妃之下又有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等等。她们属于正二品。
上官婉儿就曾被封为唐中宗的昭容。
九嫔之下还依次有婕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等品阶。
武则天当初就是先被唐太宗封为才人,又被唐高宗封为昭仪的。
爱才惜才的她,可能也想把婉儿放在当初自己开始的地方,看看婉儿能走多远。
上官婉儿是曾唐高宗才人的经历,按理说属于重要历史,应该被记载于正史之中才对,
为何没有史料提及她的这一段经历呢?原因可能也很简单。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如果正史记载此事,不免让人拿上官婉儿与武则天对比,
进而推测是李隆基忌惮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的政治势力,而有意杀她。
这自然会影响唐玄宗的君威,虽然玄宗晚年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也不存在什么君威可言了。
那么按照这种思路,正史中对上官婉儿淫乱私生活的描述,会不会也是故意抹黑呢?
上官婉儿在宫外的私宅,常常被当做她私会情人的场所。
但她并非真正的嫔妃,并且以她自己的能力做到了二品巾帼宰相的位置,
皇帝赐给她一所外宅其实并不过分。
这座外宅不是单纯享乐的地方,也有它的政治用途,比如举办文学活动,
结交有能之士,培植直接忠于皇上的政治势力,对外朝宰相起制衡作用等等。
然而,李隆基对后宫干政是深恶痛绝的,后来他登基后,急于扫清朝堂上残存的敌对势力,
拿上官婉儿的生活作风做文章,不仅可以帮助他迅速排除异已,
也能够营造出上官婉儿“死有余辜”的形象。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这是上官婉儿的鼎铭之作《彩书怨》中的前两句。
以闺中思妇的口吻,表达了对久久未归的丈夫的思念。
在写这首诗时,婉儿脑海中浮现的那个人是谁我们不得而知。
她是否真的渎乱宫闱、淫秽不堪,真相可能永远要被埋葬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了。
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上官婉儿的形象是立体而饱满的。
清代诗人袁枚称她是“簪花人作大宗师”。唐代诗人吕温说她是“不服丈夫胜妇人”。
上官婉儿在风暴中出生,又在风暴中死去,
她的一生是不能用「淫乱弄权」四个字来简单概括的。
有学者将上官婉儿所生活的初唐时期称为「红妆时代」。
那一时代,集中涌现了一批高调公开地追逐自己理想和抱负的女强人。
她们都用实际行动抨击了女性不能参政的男权思想,
曾一同见证过女性居于权力顶峰的风云岁月,
也曾一同梦想着延续这个激荡时代,并且为之努力过争夺过。
但最终还是在波诡云谲的权利博弈中,成为了牺牲品。上官婉儿就是她们中间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