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庆路,也就是金陵,将其改名为“应天府”,有顺应天意之意。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应天府为京师建立南京。
同样是给金陵改名,一个往坏了改,一个往好了改。
秦始皇和朱元璋在给金陵改名后,也迎来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金陵、秣陵、建业、扬州、集庆、应天、冶城等等,
这些名字在历史上指的都是同一个地方,那就是今天的南京,
曾经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有人说在这里建都的王朝都短命。
究竟是南京影响了历代王朝,还是帝王们破了南京的风水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背后的故事。
2006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南京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警铃电话骤然响起。
电话是从南京御道街打来的,一位市民气喘吁吁地告诉值班民警,
一辆飞驰的车子撞入了午朝门公园,车差不多撞毁了,你们快来处理吧,太惨了!
午朝门的正式名称其实是“午门”,是南京明故宫的正南门,现位于南京午朝门公园内。
因为此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接警后,警车一路闪着警灯,呼啸而至。
案发现场一辆小轿车冲出路牙,一头撞上了午朝门边上的石狮子。
车头已经完全撞烂,引擎盖被折断。
警方靠近事故车辆,只见一名男子浑身鲜血,蜷缩在副驾驶位上,车窗玻璃已经全部破碎。
5分钟后,赶到现场的消防部队,用切割设备将车门大卸八块,男子被抬出,
但可惜的是,已然没有了任何生命迹象。一番忙活后,民警开始对事故现场进行查验。
道路很宽阔,路灯也很亮,而午朝门公园门口还有十多厘米高的马路牙,
周边的交通设置和反光标志也很明显。车子的刹车系统并没有出现故障。
难道开车的人就眼睁睁地不要命,没有采取丝毫措施地撞到了路边吗?
最离奇的是,事故车辆的驾驶座空空如也。驾驶员究竟去了哪里呢?
而且车子已经被撞得面目全非了,可石狮子却连一块小石屑都没有被碰掉。
以上内容来自于2008年《新华网-现代快报》的一篇题为
《怪象在明故宫屡现 揭开南京“百慕大”真相》的文章。
此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讨论发生在南京明故宫附近的灵异故事。
如果你问老一辈南京人有关南京的都市传说,那么听到最多的一定是有关明故宫的。
有说司机开车到明故宫遗址出现幻觉的,好好的十字路口突然变成了丁字路口。
还有说,明故宫附近的施工现场总是莫名其妙有工人发生意外的。
这些玄幻的故事亦真亦假,信或不信见仁见智。但有一点不可否则,
那就是明故宫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是比北京故宫紫荆城还牛的存在。
世界第一宫殿
明朝末年,意大利著名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来到中国,
带来西方科学文化和宗教理念的同时,也被中华文化所震撼。
他在自己的《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曾描述:
我还没有见过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皇宫,像南京的明故宫这样雄伟!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南京明故宫占地面积超过101.25万平方米,
比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还要大,在中世纪时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第一宫殿”。
利玛窦赞叹北京故宫气势宏大,但却认为南京故宫更甚一筹。
如今来到北京故宫的人们,总会感叹这里的恢弘与气派。
实际上,这座在600年前由明成祖朱棣亲自督造的宫殿,
充其量只能算得上南京故宫的小号复制品,并不是原件。
1353年,当时还是起义军首领身份的朱元璋便决心建都金陵。
此后,修建皇宫的工程就成了朱元璋心中的大事。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朱元璋的战略法宝,
1367年把元朝蒙古铁骑赶回大漠后,朱元璋开始了内修都城,外建长城。
提到修长城,很多人想到的第一个人一定是秦始皇。
但事实上,自西周时期开始,长城就延续不断地被修筑了2000多年。
不少诸侯国都会在领地的外围或高或低、或长或短的筑起一道墙,以抵御外族的入侵。
秦朝之后,凡是统治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会修筑长城,明朝自然不会例外。
明长城基本上从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就开始修建,
整个明朝就没有停止过,这一修就修了270年。
因为工程质量太好,如今我们还能看到的长城大部分都是明长城。
除了长城,朱元璋在都城的营建上也是颇为考究的。南京明故宫正是他的作品。
后来,明成祖朱棣将都城北迁,仿照老爹的作品建造城池宫殿,
就成了如今位于北京的紫禁城。
南京明故宫可以说就是朱元璋理想中的一座“奉天承运”的宫殿。
现在我们常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圣旨的开头语“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其实就是朱元璋的首创。
南京明故宫前朝三大殿分别是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奉天殿,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銮殿,是朱元璋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
华盖是玉皇大帝头上的一颗吉祥之星,有揽护帝威的职权。
华盖殿则象征着帝王奉天命而统治天下。这里是近臣谋事决议的地方。
谨身殿是皇帝休息之所,如果你还能在此喝个茶约个酒,不是亲信,就是太监。
后宫的两大宫殿乾清宫、坤宁宫分别是皇帝和皇后的居所。
傍边是日精门、月华门,象征男女相合,天地日月,尽在其中。
在布局上,南京明故宫采取的“左文右武”、“左祖右社”的分布。
武英殿是皇帝办公的场所,文华殿是皇太子办公的地方。
东面的春和殿是太子的居住之所、西面的柔仪殿是嫔妃的住所。
在午门之前,端门两侧则坐落着太庙和社稷坛,构成了“家”、“国”的意象。
何为家?帝王宗庙也。何为国?江山社稷也。
之前我们曾经做过一期深度剖析紫禁城风水局的视频,
其实对比南京明故宫和北京紫禁城的布局图就不难发现,两者的相似度有多高。
就这个仿建程度,搁今天估计版权都过不了审。
历史上的南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南京与洛阳、北京、西安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
能够吸引多位帝王建都于此,南京必然有着其绝对的优势,
除了战略地理位置,环境,人文等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风水了。
南京风水大局
从地形地势上分析,南京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北高南低,易守难攻。
其周边有玄武湖、秦淮河,既可作为险要,也可演练水军。
其上下游还分别有采石、瓜步两大长江渡口可以扼守。
从风水上分析,山管人丁水管财。在之前的多期视频中我们都曾经提到,
中华龙脉始于昆仑,延绵到各地,分为干龙,支龙,叶龙。
覆盖华夏大地的干龙有三条,分别是北龙龙脉,中龙龙脉,和南龙龙脉。
南京就是南龙龙脉上的一座城市。这支龙脉来势浩浩荡荡,绕过石臼湖泊,
翻越白虎山和横山后,在云谷山和牛首山直冲入南京城。
不过可惜的一点是,这条龙脉并没有在南京结穴,所以龙气无法很好的停留。
但南京东侧的宁镇山脉,越过镇江后,跨入南京,最后结穴于南京的钟山,也就是紫金山。
这一脉虽不如南龙龙脉气势浩荡,但钟山结穴使得龙气能够扩散到整个南京。
所以,不管是山峦还是水势,南京的风水大局都称得上是得天独厚。
除此之外,南京的西北方还有我国第一大江长江,呈一个环抱的形态拥护住南京。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了,南京的风水既然这么好,
为什么在这儿定都的王朝都是短命呢?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在这里定都的朝代前前后后加起来有10个。
分别是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
这六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时期的南方六朝,也被简称为“六朝”。
六朝过后南唐、明朝、太平天国和民国也都曾经先后定都南京。
但这些朝代在南京停留的时间都不长。
最短的南朝齐只停留了23年,最长的东晋也只有103年。
让人难免怀疑南京的风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南京的风水也是能挑出来毛病的。
之前在紫禁城风水的那期视频中,我们提到,
皇宫的建造和选址,首要考虑的就是是否形成垣局。
垣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上的星垣,二是指符合星象的风水地貌。
垣局又分为紫微垣局,太微垣局,和天市垣局。
其中紫微垣局不管在天上还是地下都是至高无上的象征。
古人以北极星为中心,将星空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
位于星空正中心的部分就是紫微垣,由紫微星也就是北极星所统摄。
相传这里是天帝的居所。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东,西两侧有15颗星,两弓相合,环抱成墙。
西侧垣墙由8颗星组成,东侧垣墙由7颗星组成。
垣墙象征着天帝皇宫的宫墙,所以组成垣墙的每颗星都是用官名来命名的。
除此之外,太微垣和天市垣分别象征着效忠天帝的臣子和天帝所统摄的疆土及百姓们。
风水上,紫微垣局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四周高山形成天然屏障,
犹如紫微星垣东西两侧的垣墙。
中国四大古都中的西安,洛阳和北京,四周都有高山拱卫,形成紫微垣局。
唯独南京属于丘陵地带,以低山缓岗为主,山不高而且中间有断层,不成垣局。
所以南京的风水虽然上乘,但想要成为帝王风水还欠点火候。
除此之外,公元229年,东吴孙权作为第一个在南京建立政权的人,
所选的建造宫城的地点就存在着诸多硬伤。
六朝古都
公元212年,孙权在今天南京清凉山筑起石头城军事要塞,
并将当时南京的名称“秣陵”,改为建业,寓意“建立帝王之大业”。
17年后,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立东吴政权,定都建业。
此后修建太初宫,也就是东吴的皇宫。宫城的位置正好位于今天南京的鸡笼山山前。
北面依覆舟山、鸡笼山和玄武湖,东面靠钟山,西临石头城。
风水上讲究: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注意这里的“左右”指的是处于坐北朝南方位时的左边和右边,
与画面上看到的左右正好是相反的。前、后、左、右分别对应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乍看之下,东吴宫城风水上四象俱全。北面的鸡笼山是它的玄武靠山,
西面的钟山镇守青龙位,东面的石头、清凉山一脉镇守白虎位,
宫城前方的大片平坦地势则是朱雀名堂了。
正所谓青龙蜿蜒,白虎驯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
但是再仔细看看,好像有哪里不太对。青龙方位的钟山,又称紫金山,巨硕无比,
比白虎方位的石头山、清凉山大了不止几十倍。
虽然风水上有一种说法是“宁可青龙高万丈,不可白虎一探头”。
但任何事物极必反,青龙与白虎也需阴阳相合,才能相得益彰。
更何况与青龙位的钟山相比,玄武方位的靠山鸡笼山,就跟个鸡儿子一样。
靠在这么一个小山下,根基怎么能稳固呢。
另外,青龙和白虎的作用是要守卫宫城的以好的左右护卫要比宫城稍稍靠前,呈环护状。
但东吴宫城与它青龙方的钟山和白虎方的石头山,正好在一条直线上,
甚至比钟山还要更靠前,这到底是谁来守卫谁呢?
青龙与白虎夹击下的宫城就如同坐落于龙争虎斗的战场一般。
更巧的是东吴之后,六朝的其他朝代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
全都沿用的同一个都城。其他五个朝代还可以给他们找个借口,
说他们在这里建造宫城是因循旧事而已,那么东吴孙权究竟是中了谁的套,
选了这么坑爹的地点建都呢?这背后还有一起历史上的罗生门事件。
龙盘虎踞
话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基本控制了北方、稳定了中原局势的曹操,
开始向南方发展,进攻荆州成为他的第一个目标。这一年曹操率六十万大军南下,
荆州刘琮举城而降。曹操兵不血刃,拿下荆州。
此时的刘备败走夏口,曹操乘胜追击刘备。
另一边孙权看准时机派遣鲁肃探听落难的刘备,是否愿意联盟抗曹。
于是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协议结盟。
随后,孙权与刘备组成联军以黄盖诈降的计策,在长江赤壁大破曹军的连环船,
曹操落荒北逃。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东晋史学家张勃所著的《吴录》中记载了一段诸葛亮出使江东过程中发生的趣事。
说这天诸葛亮来到了秣陵,看着冈峦起伏的山势,不禁感慨道:
“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意思就是钟山如苍龙,蜿蜒蟠伏于城东南;石头山又似猛虎,雄踞在大江之滨。
从此“龙盘虎踞”就成了南京史上最牛的广告语。
有人认为"龙蟠虎踞"就是诸葛大神当时给孙权设下的一个套,骗他去那里建都。
但是《吴录》中描述的这一段故事,却与《江表传》和《三国志》中的记载相矛盾。
按《三国志》和《江表传》的说法,诸葛亮并没有到过京口,也就是今天的镇江,
更没有来过建业。诸葛亮奉命去说服孙权的地点是在柴桑,也就是今天的江西九江。
而张勃活跃的东晋时期距离三国分立,已有数十载,他作《吴录》时,
很多事情显然不是亲历亲见,而是根据后世传闻所写的。
那么南京地势“龙盘虎踞”这话究竟是谁说的呢?
进一步考察史料,我们发现,刘备倒是去过京口的。
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受到重创,之前攻占的荆州也被孙权、刘备瓜分了。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麾下大将周瑜去世。
同年12月,基于战略考虑,刘备远行,亲自拜访孙权,
希望孙权能将手中的荆州南郡地区“借”给自己,以抵御曹操势力。
刘备在那次远行中,有可能经过秣陵,仔细观察过那里的地形。
《江表传》和《献帝春秋》中都有记载刘备曾经建议孙权定都秣陵。
不过,刘备这一番话中,并没有提到什么“龙盘虎踞”。
谁都知道,龙和虎,尤其是龙,是君王之象,不可能随便使用的。
当时,三国鼎足之势虽然还没有确立,但以曹操、孙权、刘备为首的三大势力,
都有志逐鹿中原统一天下。刘备没必要这么恭维孙权。
由此,部分史学家提出了另一种猜测,“龙盘虎踞”这话很有可能就是东吴人自导自演的一出戏。“龙盘虎踞”就是“金陵王气说的”异变,也可以说是金陵王气的一个具象化。毕竟金陵有王气这种说法,从秦始皇时期就已经广为流传了。东吴建国初期,百端待举,都邑迁徙未定,“龙盘虎踞”这话的出炉,至少有利于朝野上下坚定建都秣陵的信心。只可惜这所谓的“王气”也只保佑了东吴51年的气数。
六朝的历史虽然给南京打了一波不太好的广告,但仍然抵不过南京的魅力,此后又有四位君主瞧上了这里。
十朝都会
公元937年,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开国皇帝李昪biàn在江南地区建立王朝,定都江宁,也就是南京。
李昪看上的是此前六朝宫城西南方向的一块宝地。
他当时绝对没想到南唐在这里定都后,在会短短39年内,刚经历了3代君主,就被灭国了。
最后一任国君南唐李后主李煜,在亡国后被北宋俘虏,最后被逼的没办法了,
就改行去做了词人。可谁知这一改行竟然成就了他“千古词帝”的美名。
他的绝笔《虞美人》哀叹亡国之痛、唱尽无数恩怨情仇,广为流传的同时,
也引得宋太宗勃然大怒,给李煜带来了杀身之祸。
南唐灭亡后,又过了300多年,当初秦始皇方士口中的天子终出现了,
此人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修建南京明故宫的朱元璋。
此前定都南京的君主们虽然也都称王称帝,但没有一个能做到统一中国的。
历史上,起源于南方最终实现全国统一的军事力量,只有朱元璋一家。
其实朱元璋最初看中的建都地点并不是南京,而是老家凤阳,
就像项羽所说的“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发达后不荣归故里,
就像穿着锦绣华服在夜间行走,没人欣赏。
不过,后来在国师兼风水大师刘伯温的劝说下,朱元璋还是决定定都南京。
刘伯温当然看不上六朝宫城所在的那个坑爹的地儿。
他几经推算,建议朱元璋在钟山支脉富贵山的山脚下兴建明皇宫。
这也就是今天大家所看到的南京明故宫的所在位置。
这里背靠龙穴,四象俱全,阴阳协调。
唯一的问题就是当时这儿还是一片湖泊,名为“燕雀湖”。有湖不怕,填上不就得了呗。
于是朱元璋派出十余万民工,不惜调动三座山的土石用来填湖,
民间也因此有了“迁三山,填燕雀”之说。可说来也怪,这湖就是怎么也填不满。
后来一位负责填湖工程的将领汇报说,找到了一位居住在湖畔的老汉名叫“田德满”。
田德满,“填得满”。据说朱元璋甚至下令将老汉沉入湖底,
以应起名字的谐音“填得满”的吉兆,可见朱元璋在此地修建皇宫的决心之大。
巧的是,老汉沉湖后没多久,湖就真的填上了。朱元璋后来还封其为湖神。
这一开始的波折也许就注定了明朝在南京呆不久。宫殿修建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传说。
说朱元璋在刘伯温选择的宅基上,挪动了一下基桩。
刘伯温不好制止,只能连声暗叹:皇上这一动,必定要迁都啊!
果然,朱元璋为了给即位的儿孙扫清障碍,诛杀文臣武将,以绝后患,
但是防来防去,还是没有防住自己的儿子朱棣,收拾了自己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
公元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动“靖难之役”,
建文帝朱允炆在一场皇宫大火过后下落不明。
朱棣登基后便把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了北平。
正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帝王世家,不外如是。
明朝之后,清朝末年,洪秀全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公元1853年,太平军一路摧枯拉朽攻克了南方重镇,南京。
随后,洪秀全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建国太平,与清朝政府形成了南北对峙的政权。
然而,太平天国在历史上维持了不过短短14年,犹如昙花一现。
后来到了民国时期,孙中山决定建都南京时,参议院议员普遍投票反对。
孙中山、黄兴只能一一劝说。
到最后黄兴逼急了甚至说,谁要再敢反对,老子就把谁给绑了。
总统府的选址,抛弃了明故宫,回到六朝宫城的所在位置,
最终民国政府也没能躲过迁台的命运。
悲情南京
历史上的南京,一直以来都是一座繁花似锦,又历经无数劫难的悲情城市。
统计显示,南京在历史上有过70多个名字,全中国,甚至放眼全世界,
恐怕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像南京一样有这么多的曾用名。
每次改名,都意味着有大事发生:不是朝代更迭,就是来了新的主人。
谁都想在这座名城留下自己的印记,但代价却不是换一个名字这么简单。
早在秦始皇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威王就曾经破坏过南京的风水王气。
公元前330年左右,当时的南京名为“冶城”。
据说楚威王在清凉山上向西北张望,看到狮子山“气射斗牛,光怪烛天”。
狮子山,位于今天南京市鼓楼区,在长江南岸,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要隘。
楚威王身边的术士献计说,可以埋金压镇王气。
公元前333年,占据冶城的越国势弱,楚威王趁势灭越攻齐,占据了此地,更名为“金陵邑”。
这也是金陵一名最早的由来,其命名就来源于埋金事件。
但根据《景定建康志》的记载,楚威王埋金是假,实际上是散布了埋金谣言。
如此以来大批轻信了谣言的民众开始挖山淘金,
硬生生把狮子山挖成了庐龙山和马鞍山两段。
楚威王一句让一个个愚公不用药就嗨了起来,就这样一毛不拔完成了泄王气的巨大工程。
可以说楚威王这一招要比秦始皇高明的多了。
然而比起破坏风水,南京在历史上经历的6次毁城才是对南京百姓最大的伤害:
公元328—329年,东晋苏峻叛乱期间;
公元548—552年,南梁侯景叛乱期间;
公元589年,隋朝灭陈以后;
公元1130年,金兵撤离之时;
公元1864年,太平天国被湘军攻灭之后;
还有1937年到1938年初,日军攻陷南京后的屠城。
每一次,对南京都是致命的摧毁。英国汉学家魏根深曾统计,截至到1600年,
中国史上发生战斗最多的城市,南京以106次排在第一位,
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洛阳(70次)以及排名第三的长安(52次)。
有人说,定都南京的王朝都短命是因为逃不过这里千年绝命风水的“诅咒”。
但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定都南京的十朝当中,除了明朝之外,其余九朝都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中国,
包括国民政府也只是完成了名义上的统一,定都南方多半出于不得已。
从地形上来看,北方华北平原平坦连贯,少山陵阻隔,
且通过洛阳盆地和山西西南部的河东地区,可以与关中平原相联通。
从人口上来说,南宋之前,北方的人口一直多于南方。
中央要控制全国资源,以北方城市为核心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历史上,选择建都南方的政权,多半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北方的控制。
而就南方都城的选址而言,集南方所长者无如江东,集江东所长者无如南京。
再者说,比较王朝是否短命不能总是纵向比较,而是放在历史大环境里横向比较。
比如说三国时期定都南京的东吴政权,在历史上存在了51年。
同时期的曹魏享有国运46年,蜀汉立国42年。
三国中,东吴政权的立国时间还算是最长的。
还有东晋,公元318年,司马睿在世家豪族的拥护下称帝,以晋为国号,史称东晋。
与此同时,北方地方地区陷入了十六国混战的时期。
这一时期,除十六国之外,还有冉魏、丁魏、西燕、仇池、代等五个政权,
总计先后建立了21个政权。
在那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环境下,不少国家都是存在个三五年就没了,
它们的立国时间和东晋相比,可谓是短得可怜。
东晋的国土面积也是北方和西南地区的各个政权难以“追赶”的。
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四个王朝宋、齐、梁、陈都定都南京。
同一时期的北朝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立国时长除了北魏是“百年基业”以外,其他朝代与四个南朝政权也不相上下。
所以南京王朝短命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抛开风水不说,放眼整个中国,恐怕没几个城市能像南京这样命途多舛。
游牧民族南侵之时、中原动乱之时、汉人南渡之时,
第一个攻克的往往都是南京,六朝如此,南宋起初也是如此。
这座城市可以是北伐的起点,可以是南征的终点,又可以是偏安的基点。
所谓兵家必争之地,莫此为甚。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为稳固万年江山,可谓大费周章。
刘伯温为明皇宫也确实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可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守国不过4载。
之后,奉天靖难,永乐迁都。这究竟是为何呢?
后来清朝康熙帝曾经来南京钟山朱元璋的明孝陵前拜谒yè,
对朱元璋行三跪九叩大礼,并亲题“治隆唐宋”四个大字。
在治国的许多方面康熙帝都是对朱元璋十分钦佩的,不过说到风水一事,
康熙帝则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从来国运之兴衰,关乎主德之善否。
上天降鉴,惟德是与。有德者昌,无德者亡,与山陵风水原无关涉。”
这可能才是对金陵风水王气最好的理解吧。